生長於彰化芳苑的畫家陳炳臣,做過廣告、室內設計、兒童劇團團長,演過戲當過導演,最終雕刻玻璃他回來內在的情感初衷─畫畫。藝文潮前進芳苑海岸,挖掘陳炳臣靈感的根源,揭開他不持畫筆的獨門技藝。
在大熱天為藝文潮作畫,畫家以三合院庭院地板為畫布,調色加水,潑灑顏料,近乎忘我,揮汗如雨下,徒手再補上蓮荷。在一片荷田窯燒玻璃中,陳噴砂玻璃炳臣自己的「莫內花園」,為夏日增添新綠。
彩繪玻璃除了實際的門窗功能外,彩繪鑲嵌玻璃也被視為一種“半透明的繪畫” ,如同馬賽克拼貼藝術般,哥德時期的彩繪鑲嵌玻璃是一種由彩色玻璃與鉛條所組合成的動人圖案,上面大都記載著關於聖經故事與宗教聖人們的生平事蹟。哥德式建築大大影嚮了歐洲彩繪玻璃的遍及範圍,透過玻璃裝飾,許多複雜的聖經內容用故事的方式被描述著,讓聖經故事普及化了。因為過去能受到教育機會的人不多,教堂便開始用圖不用文字教人認識聖經故事,例如位於英國的坎特伯利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的彩繪鑲嵌玻璃。因為記載了數量相當龐大的聖經內容,因此向來就有『窮人聖經』(The Poor Man's Bible window) 的雅稱 。經由資深師傅一體成型的吹塑技術,成形後再用特殊彩色顏料繪製而成,其中經過多道工序,其技術已在澳洲Madiggan相傳多代,技術更精湛,產品更加完美,每一個手繪彩色玻璃所呈現的繪製技術均不同,每一個均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畫家陳炳臣:「那個時期我也許在畫潮間帶,或畫什麼,對顏色的奔放我就會壓抑,那壓抑到一定時間,那個顏色爆炸奔放的那個大爆發,你會很渴望,堆在內心很久,那我就會利用這塊庭院去做盡情的揮灑。」
這件現場海景創作,真實反映了芳苑的海岸線,一如個展中的《你儂我儂》,尤其《海口情》,正是芳苑潮間帶的寫真。
漲潮的海水迅速淹沒道路,海茄苳與水筆仔的混合樹林泡於浪裡,不久,外來候鳥埃及聖?夕照歸巢,好一幅寧靜絕美的彩繪世界,而這海天交融,變色萬千的霞光餘暉,就是畫家最好的老師。